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道路逐渐被汽车“蚕食”,活力随着尺度的增大而流失,道路所承载的历史痕迹随着岁月变迁而消失,从而造成了城市道路、公共空间的不和谐和人性的缺失。那么,城市道路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舞台,如何做到尊重历史、体现文化,又能做到设计创新呢?
利用生态措施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绿色观念以达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利用典范效应以激活区域内文化和经济,利用挖掘城市片断以延续历史和人文情感。南方设计随着思考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流程,并提炼出“拾起历史碎片,营造文化生态”的设计纲领,为政府提供完善的道路改造及城市更新解决方案。在杭州主城区,由南方设计规划和设计的道路改造约32条,累计完成道路改造长达105公里,立面改造面积约26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建筑改建工程15项,累计立面改造面积约60万平方米。
老杭州的道路有非常多的历史典故,那里留存着很多人的回忆。在这种情况下,南方设计会尽可能的收集有关这条道路及周边曾经发生过的动人故事,并将其想方设法融入到改造中去。以保俶路项目为例,南方设计在“拾起历史的碎片”的设计纲领指导下取得成功,该项目也因此荣获“最佳人居环境奖”。
保俶路,连接西湖景区与城市纵深的重要道路,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底蕴。它与一般的城市次干道不同,街道宽度仅为30m-46m,建筑也多为3-6层(高度10m-20m)。现状建筑尺度和街道尺度还是形成了一个较为宜人的小尺度街道空间,这在大都市的发展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保俶路沿街商业较为发达,本次整治在立面改造的同时,也要进行道路拓宽,并保持整条商业街的持续繁荣和人气提升。
保俶路建筑分布图
文脉的原则
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南方设计对改造的建筑进行更新与再利用,利用旧的城市肌理,注入新的现代城市建筑元素,体现历史顺序与语言的和谐。同时,通过沿街建筑独特的张力,透露保俶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使用中性色调的外墙涂料为主,配合青砖和木格栅等同一建筑元素在街道中的重复闪现,串联整条街道,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尽可能的向城市空间开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可以驻足休憩的空间。
宝石新村改造对比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改造对比
松木场市节点处建筑改造对比
渐变的手法
整治的沿街建筑立面均毗邻西湖,体现了从西湖山水向城市中心过渡的趋势,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渐变原则水到渠成。接近西湖的区域更多的表现生态的元素,远离西湖的区域则体现出更多的现代元素。
保俶路改造沿街建筑立面设计
拾起历史的碎片
松木场市节点
元明以后,每年二、三月间嘉兴湖州两郡及苏南等地的农妇村姑,乘船来杭进香多泊船于此,香客云集,茶馆、旅馆、杂货铺因运而生,形成松木场市。
设计中拆除了原有沿街的几栋房屋,在接口形成一个街角休息空间,为了凸显本地块的历史设计以草坪代替了小时的河道营造出曾经的繁华街市及河道的景象,再提供了市民休息的同时也给这里延续了城市的片段记忆。
松木场市节点
梅岗园节点
位于今松木场附近,历史上为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别墅。当时他在此置地130余亩,辟为花园,内有乐静堂、清风轩,皆高宗御书。现梅岗园遗址已不在,但此处生态环境十分好,植被茂盛但被围墙四周围起,丝毫未被利用。
设计中以旧庭院的布置手法为主,恢复原有历史记叙中部分景致;以植物造景为主,整个绿地不设围墙,以开放空间形式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安静的活动场所。
梅岗园节点
杭州主城区已完成道路改造工程主要包括:
2004年 三口五路:解放路综合整治
2005年 一纵三横:保俶路、凤起路、体育场路、庆春路综合整治
2006年 五纵六路:新塘路、湖墅路、环城东路、东新路、绍兴路、古墩路综合整治
2007年 两口两线:德胜路综合整治、之江路、之浦路、科海路综合整治
2008年 二纵三横:教工路、学院路综合整治
2009年 十纵十横:登云路、凤凰山路综合整治
2010-2012年 南宋皇城遗址保护:中山路综合整治、河坊街改造、西湖大道综合整治、南宋坊巷综保工程
杭州主城区已完成建筑改造工程主要包括:
2003年 湖滨地区城市设计
2005年 西溪天堂规划设计
2007年 元福巷历史街区改造
2007年 良渚博物馆地块规划设计
2008年 杭州艺苑改造设计
2008年 笕桥历史街区改造设计
2009年 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基金小镇”一期工程)
2009年 良渚镇政府改造设计
2010年 良渚文化产业园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