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绿色建筑首先从理念做起发布时间: 2015.11.16


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认为,未来中国的任务就是将建筑物以及现有的基础设施转变成智能、数字节点和网络,形成一个网络平台,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这样的网络平台,会不会进一步增加能耗,如何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

  

记者:建筑能耗已成为与工业、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建筑能耗大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30%。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您如何理解绿色建筑?

  

江亿:绿色建筑是指未来建筑师、建筑业主等各方面与建筑相关者在建造房屋时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说,今后不应该以“奇奇怪怪的建筑”、“高大洋”的建筑为努力目标,而应以绿色为目标,具体就是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并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是所有的建筑应该追求的方向,并非哪座是绿色哪座不绿,而是给出什么是好,什么不好的一个衡量标准。所有新建建筑都要向绿色努力,所有既有建筑也要努力实现绿色改造。2014年我国建筑节能方面投入超过40亿元,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提升至50%。未来这一块的市场是可以期待的。

  

记者:我国建筑物能耗与国外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江亿: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民用建筑的实际运行能耗要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美、欧、日)水平。比如清学学堂是集中供热,用电量是34度电,美国费城教学建筑,356度电,功能类似,用电量相差10倍,我在这两个建筑物里面呆过很长时

间,很难观察到舒适性的差别。


进一步剖析,比如我们到北京和费城这两个城市,全年外温非常接近,美国费城校园,100座建筑,平均数在231电,北京校园53座建筑,平均60度电上,如果把60度电拿到美国校园去,前面15座建筑是这水平,剩下的远远超出,这就是中美两国目前同功能建筑实际运行时候能源消耗状况。


这么大的差异,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单体建筑,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别,原因是什么?除了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服务水平、不同的室内状态、不同的使用者行为、不同的操作方式等,其实还有一些深层原因,我认为包括三方面一个是到底人类该按照什么思路、什么理念营造人居环境,不同理念会有很大差别;第二生活方式、使用模式;第三对舒适性的理解,到底你希望建筑物给你提供什么样的使用环境。

  

实践证明,近十年、近二十年来有不少简单的引进西方节能技术和方式的事,最后的结果都是实际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比如本来80年代初有一轮了,后来不行了,近年来又开始高档办公楼,实际结果可以测得出来,导致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包括北京进的一些恒温恒湿高档住宅,能源消耗大幅度增加,包括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项目,具体考察实际能源消耗,情况又高于同功能的其它建筑。

  

现在世界上已有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方式基本上都可以在国内找到应用案例,但所有这些建筑无一座真正实现“零能耗”或“超低能耗”,其实际结果大都高于同功能的一般建筑。

  

记者: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认为,未来中国的任务就是将建筑物以及现有的基础设施转变成智能、数字节点和网络,形成一个网络平台,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您认可他的预见吗?您觉得里夫金的设想能否实现?如果能够实现,那您觉得多久能够实现?实现这个设想还面临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颈?

  

江亿:我可能对智能、数字节点的网络的理解没有这样深刻。不太相信IT技术会给建筑带来实质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减少了对建筑总量的需求,减少了对交通总量的需求,减少了对巨型城市规模的需求。人类可以更分散地、融入自然之中地生活,工作,休闲。在这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会远大于所谓“智能建筑”带来的变化。

  

记者:如果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发生,您认为建筑行业会有哪些变革?

  

江亿:如上所述,对建筑总量的需求会有所降低,这是最主要的变化!大型商场、大型会议可减少,出差可减少,居住模式会出现变化。建筑行业本身会出现很大变化,如工厂化建筑等,使得现场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使建筑这种定制性产品得以高效生产。

  

记者:我国的建筑在“绿色”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江亿:上世纪中叶,美国的建筑能耗水平曾在短期内翻倍,原因就是新建建筑能耗过高,成为建筑能耗的主要增长点。而现状是,中国现在也正处于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础化建设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房子还要不断地建。同

时,技术和政策带来的种种误解,正在挑战着中国的建筑能耗水平线。中国的建筑能耗处于上升的开端,中国的建筑节能应该走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技术路线,要避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发展模式,则有可能避免此趋势。

  

这主要是我们使用建筑的模式不同,营造室内环境的理念不同,建筑提供的服务水平也有一定差异所造成。从今后发展看,我国要发展一条和发达国家不同的建筑节能道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建筑服务水平的需求的前提下,不使得运行能耗出现大的增长,北方城镇供热能耗还要大幅度降低。


但是,目前绿色建筑在中国建筑(6.84, -0.05, -0.73%)市场推广并不顺利,仍以政府强制推广为主。主要原因是在政策指导、激励与补贴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并不愿意增加建造成本。在中国控制能耗总量的背景下,建筑节能的目的是保持实际能源消耗量不增长,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单位面积实际的消耗量是最主要的目标。但从实际情况看,近年来除了北方采暖的单位面积能耗在下降,其他各项用能例如公共建筑、农村住宅等能耗都在持续的上升。

  

在保证我国各部门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未来建筑能耗最多也不能超过社会总能耗的25%,即10亿吨标准煤以内,这一用能总量不包括安装在建筑物本身的可再生能源。这样,我国今后10年内可以承受的建筑运行总能耗的增长幅

度不能超过20%,考虑到目前建筑总量的持续飞速增长,能否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将是严峻的挑战。当前在技术、产业、推广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认清楚前面这件实事,结果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方法,导致一些节能“示范建筑”的实际运行能耗反而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

  

依靠科技,找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途径,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同时实现较低的建筑实际运行能耗,从而缓解城市发展与能源供应的巨大矛盾,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中国建筑节能之路。


(本文转载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