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大会带给城市建设的新启示发布时间: 2016.11.01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项目湖北神农架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已达50项。


另一方面,早在2009年就曾进入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终评目录而未果的国际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分别建在7个国家的17座建筑终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既是对20世纪建筑“旗手”的最重要的奖赏,也是对全人类20世纪建筑遗产的尊重。它是继巴西利亚(1987年入选)、高迪(1852—1926)7座建筑(1984—2005年分别入选)后的,国际社会对20世纪现代建筑的再一次肯定。这无疑对近现代及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对中国20世纪优秀建筑师、对城市化发展如何看待城市更新及对建筑传承与创新都留下深度启示。


对于这位入选的20世纪有代表性的建筑家,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介:“这些在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时期中建成的建筑都属于勒·柯布西耶称作‘不断求索’的作品。无论是印度昌迪加尔国会建筑群、日本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阿根廷拉普拉塔库鲁切特住宅以及法国马塞公寓等,无不反映了20世纪现代运动为满足社会需求,在探索革新建筑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这批创意天才的杰作见证了全球范围内的建筑实践的国际化。”在当今中外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心中,柯布西耶是位想象力丰富的大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乃至对传统文化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他一直主张用传统的模式来为现代建筑提供模板,他认为,在机器社会中,应根据自然资源和土地情况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阳光、空间和绿色植被的引入。他说“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他是较早将美学引入现代设计并倡导优雅生活的人,此次17个入选世遗项目,住宅及公寓作品就占10项之多。


综观中国虽然世遗项目每年增加,虽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近4300个,但占绝大多数的20世纪建筑的保护在国家层面上尚属空白,相反却不断传来20世纪重要建筑物、新中国标志性建筑物惨遭拆毁等让人痛心的信息。对于20世纪中国城市建筑深陷此种处境,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分析:由于国家在20世纪遗产保护理念、认定标准、法律保障和技术手段上,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体系,实施抢救式保护越来越迫在眉睫。如迄今新中国五十年代“国庆十大工程”未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侨大厦还在使用中被拆掉重建,这不能说不是城市建筑界、文博界在20世纪遗产保护上应记忆住的教训。2014年4月29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成立,它秉承的主要职责是:组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专家团队,提高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业界能力与国民意识,开展20世纪建筑遗产的科学评估、认定、颁布,探索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方法,培育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上有文化自信、有国际视野、有遗产价值等。据此我以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前景光明,对此我有三点建议与思考。


第一,要在建筑界与文博界普及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当代价值的教育。一个城市之所以可以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因为它有文化家底,不同年轮的建筑恰是城市最不可或缺的文化底气。20世纪建筑不仅使城市发展的记录更加完善,重要的是它与今日城市生活最接近,最容易被传承发展下来:20世纪建筑遗产是当代和未来智慧的结晶,可产生充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仅要让业界明白,更让普及20世纪建筑遗产知识的公众能对“保护与破坏”起到监督作用;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本身是对城市个性的敬畏,虽然说城市最重要的文化有深层内涵,但一望而知的城市形态与格局,离不开街区与建筑,这里面不仅有一方水土保有的气质,更有城市建筑独有的审美观。


第二,要大力开展为中国20世纪建筑师留痕的传播工作。20世纪建筑遗产不同于传统文物建筑,它的可持续利用是对文化遗产的“活”态的尊重。从传播与宣传的视角看,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更坚持保护与发展两大属性。所以,要传播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认定的标准、传承中国杰出建筑师优秀的设计思想,要从历史、科学、文化的多重视角上为当代建筑师,尤其是中青年建筑师乃至青年学子,树立建筑创作的敬畏观及学术榜样,要崇尚精心设计,并传播体现“工匠精神”为荣耀的设计精益求精的态度。笔者建言:当下尤其要缅怀年龄在百岁前后的已故优秀建筑师,因为他们的后代、后学及同事尚健在,无论是口述历史,无论是文献收集都还可能,这是一项必须抓紧的建筑档案性的工作,是一个抢救性工程。


第三,要加快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条例立法的进程。建筑从来不仅仅是砖石、水泥与钢筋的混合物,它是文化、是历史、是民生、是政治、是自然的可适用的公共产品。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多在使用中,对它处理不当会殃及城市整体风貌,会改变城市记忆特点,会影响城市诸方面综合发展要素,因此呼吁国家要有针对20世纪建筑遗产(乃至21世纪建筑遗产)明确的法律条款。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立法是一项涉及因素复杂的工程,既要有法理学理上的严谨周密,也更离不开建筑保护技术与文化上的专业标准的支撑;既要强调法律治本的应用效果,也不可忽视对城市更新的持续指导作用与效果评介。


(本文来源:中山科学报,作者:金磊,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