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京公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江北新区中心区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作为三大示范区之一的江心洲,目前已率先启动相关项目建设,今年夏季汛期岛内未出现一处积水点。全市首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到底什么样?在昨天市规划局组织的开放日活动上,记者在现场进行了探访。
建筑地下藏有蓄水箱,绿化灌溉都用雨水
海绵城市就是利用河、湖、湿地、建筑、绿地、可渗透路面等“海绵体”,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雨水收集并回收使用。
江岛科创中心的地下车库里藏着几个大型蓄水箱,总容积达150立方米,屋面、地面等区域的雨水可以通过管网收集到蓄水箱内,经过过滤、消毒等步骤处理后再次使用。这套设备每年可以回收利用雨水30次,约4500吨,基本满足科创中心的室外景观水池及植物浇洒用水。
规划局河西分局规划师王涛介绍,不仅科创中心,在江心洲,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内都必须建雨水回收系统。
保留河道并拓宽疏浚,保持脉络通畅
江心洲全岛共有24条河道,总长度28公里,在江心洲开发建设中,所有的河道都被保留下来,并一一进行清淤、拓宽、疏浚,这些河道全部成了江心洲“海绵体”的重要组成。
在岛上的河道施工现场,只见岸坡和河底都用钢丝网兜住,还填充了鹅卵石。这叫雷诺护垫,钢丝网具有抗腐蚀性,加上鹅卵石和碎石后,河道的湖泊和河底就成了会呼吸、会透水的柔性结构,更接近自然,而且可以净化携带地表污染物的雨水,再排向长江可以减少污染。
目前,24条河道中已经有12条正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施工。
大海绵+小海绵,新江心洲会呼吸有弹性
除了地下雨水蓄水箱、河道等,在江心洲,可以蓄水、储水、净水的“海绵体”随处可见——自然湿地、屋顶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的道路等等,市规划局河西分局副局长罗海明介绍,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总长度约5.4公里的海绵市政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总面积约5.8万平方米江心公园生态示范湿地已建成,夹江侧生态江堤及生态护坡已全部建成,此外还正在推进2.2万平方米林荫绿道、50万平方米湿地公园等项目。
据介绍,在未开发自然环境下,90%的雨水都会自然渗透,但是在道路硬化、建设密集的地方,雨水的渗透力只有20%,容易出现积水,而江心洲岛上的雨水渗透能力达到80%。
(本文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