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借政策东风迎发展良机发布时间: 2017.08.31

当前,一场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主题的城市竞赛正如火如荼地上演。就在不久前,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与2016年10月拟定的第一批127个相比,数量翻了一倍有余。借着政策东风,几乎是一夜盛开花千树的特色小镇,成为城市发展路径和产城融合的新载体。


特色小镇一夜爆红


实际上,自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以来,“特色小镇”这个并非全新的概念就被推到了聚光灯下,一夜爆红。


公开资料显示,第一批特色小镇的总投资规模就达2000亿元人民币;2017年,住建委与政策性银行又达成合作协议,将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2016年7月21日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目标,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40%。


特色小镇何以发展得如火如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认为:“它的提出是对我国30年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总结和反思。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分布,推进小城镇的发展,以更好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意识到之前,市场本身也在做选择:城市发展过快、发展成本过高、承载人口压力过重、房价上涨脱离合理范围……真正的实体经济需要寻求成本洼地,特色小镇也许可以破解矛盾。”


但是,对于开发商们而言,最具吸引力的是产业聚集带来的人口聚集——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房子。在城市“土地战”和“销售战”愈发残酷的现实下,“下乡赴镇”为他们开辟了新的出路。


热潮下需要冷思考


宜居小镇、产业新城、现代制造、商贸物流 、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镇,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神州大地。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势头强劲的产业风口,为经济建设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个怪圈是,无论什么出发点的政策,最后总能被开发商和相关利益者变成房地产生意。体育、文旅、教育、养老……几乎无一不成了房企的新故事。特色小镇当然也不能幸免,个别地方政府申报特色小镇是为了获得项目支持和土地指标,也有些房企喊着建设特色小镇是为了廉价圈地大举开发。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刻意“找”特色小镇的举动就是本末倒置。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市场自动选择的结果,特色先要“存在”,继而才能被“发掘”和“精修”。


李铁表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色小镇也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小镇,要通过聚集效应形成产业繁荣,过程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时兴起或跟风逐利都是不可取也不会长久的。”


戴德梁行北中国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王晨总结了特色小镇的政策制定应该具备如下共性:


第一,政府应下放更多自治权给地方,主要包括独立的财政权利、总规划师制度,以及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因为地方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第二,通过政策引导专业化产业聚集。措施可包括引进具有传承身份和品牌效应的手工艺商家,对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予以更多政策保护和支持等。


第三,吸引合格人才,注重对年轻人才的技术培养和质素提升。


第四,重视与大城市的合作互通,使特色小镇在与城市的交界点起到枢纽作用,这就需要引入一些医疗、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更优政策。


其实,“特色小镇”的名称和形式并不重要,有些叫“特色小镇”的名不副实,有些不叫“特色小镇”的反而可圈可点。只要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开发理念为代表的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正确,我国的特色小镇,又岂止名单上的那些?


产城融合才能绽放魅力


尽管各地“大干快上”特色小镇各出奇招,但政策研究者、机构观察者都清楚地看到,在一片繁荣之下,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不少。


最普遍的是“千镇一面”,浙江搞水乡,江苏也效仿;山东某小镇的“特色”,在福建居然也有。其实,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进程中,除了强调特色,还必须强化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使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互交融,避免城镇化发展的空心化。


值得肯定的是,很多省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四川省在近日出台的《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在60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中,将重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生态宜居、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特色工业等7种主要发展模式的特色镇。重庆、福建、吉林、河南、贵州等地也结合自身实际,以建制镇为基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发展了一批专业小镇,很好地促进了产城互动、产城融合。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认为:“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平台,将低端产业升级或转移,‘腾笼换鸟’发展高端产业,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服务水平也将整体提升;反过来,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将促进产业的提升。”


著名建筑师何镜堂在谈及特色小镇时表示:“‘特色’二字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特色’在于‘产业特色’,产业是基础,没有产业依托就是空中楼阁;第二,‘特色’在于‘环境特色’,强调城区的合理布局,方便生活,方便生产;第三,‘特色’在于‘文化特色’,要把各地不同的风土文化融入特色小镇建设之中,强调文化自信。我们要改变过往产业区、居住区分离的理念,做到产城结合,并营造人与产业、自然相协调、互动的氛围。”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