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及先进建筑技术展览会在沪举行,作为国内唯一完整展示建筑行业全产业链的建筑工业化展,以体系多元化,施工标准化,内装工业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预制混凝土结构及构配件、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内装工业化。吸引500余家全球知名品牌参展,展出面积突破40000平方米,专业观众30000人次。
今年展会最大的亮点是,现场打造了多套iHouse实景样板房,将传统展台与样板房相结合,涵盖精品集装箱酒店项目、模块化建筑样板房、商业空间样板房、智能集成房屋样板房等。据参展商介绍,这些样板房都是以单个或多个功能空间,作为一个模块在工厂进行预制,再运输到现场,在展会开始前3周,通过吊装将模块连接为建筑整体的。如果采用过去的混凝土现场浇灌模式,要在展前3周完成这一切,根本不具备条件,因此,展会本身就是装配式建筑集体展现省时节能等多重优势的舞台。可以预见,从现场浇筑施工的粗放低效,到工厂预制部件运到工地装配的集约高效,装配式建筑将逐步取代混凝土模式,为传统建造方式带来的重大变革!
自上而下推进装配式建筑运用
今年初,国务院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日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顾金山在公开场合,介绍了上海在装配式建筑各项工作中取得的进展:“2016年全市已落实装配式建筑1385万平方米,连续两年实现翻番,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达到41家,产能突破1200万平方米。”
而这一切也得益于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以上海为例,其要求从2017年1月1日起,凡出让的本市新建商品房建设用地,全装修住宅面积占新建商品住宅面积(三层及以下的低层住宅除外)的比例为:外环线以内的城区应达到100%,除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之外,其他地区应达到50%。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实施全装修的比例为30%,至2020年应达到50%。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产业化使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可实现内部装修的标准化和零甲醛,并节约时间,未来大有可为。
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优势渐显
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及先进建筑技术展紧跟国内外最新行业趋势,展示国内外领先的建筑设计理念,还汇聚来自德国、芬兰、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奥地利、美国、瑞士、希腊、日本等500余家中外品牌参展,集中展示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化科技、领先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创新的被动式建筑技术,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这些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实践,让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优势渐显。
例如由中集模块化建筑携手希尔顿花园酒店带来了“英国布里斯托机场希尔顿欢朋酒店”项目,中集高级建筑设计师彭雅萱介绍说:“样板模块约16*4米,结合保温、水电、隔音、内部100%精装修及外墙安装,与传统现场浇灌模式相比,中集模块化建筑大大缩短了工期和人力成本,对于现场环境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模块化装修使得酒店装修时间在3周以内,但传统的装修则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从时间效率来说,模块化建筑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
事实上酒店建筑成品已在国外多次成熟运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由优必集团提供的新加坡樟宜机场皇冠假日酒店项目,此项目运用模块化建筑技术,仅用26天即吊装完成了一栋10层的五星级酒店,这次也带来皇冠假日酒店大床房和独立卫浴模块样板房布展。
浙江绿筑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也在现场展出了最新样板房,总经理徐国军表示:“钢结构集成建筑体系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新农村建设以及临时活动房等领域的技术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但如果要更深入到民用住房,还需要通过大力宣传改变人们的认知,扩大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
根据发达国家对预制装配式住宅建造阶段节能减排的实测显示:装配式建筑相比较现浇建筑,在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使用量、施工辅助材料及构配件、资源及能源消耗、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排放方面,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逐步取代混凝土可谓势在必行。
不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低碳建筑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杜育科坦言:“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体系相比,建筑工业化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物流和验收等标准体系尚未完善,成为制约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研究出台轻钢轻版、轻钢轻混两种全装配体系的标准施工流程,未来在低层建筑、旅游项目以及城市旧房的加层改造上,都可以广泛应用。”
高品质装配式建筑已在身边频现
过去有一些传统观念认为,装配式建筑多用在一些临时建筑上,只能是方方正正的盒子装空间,对此,上海研砼治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林表示:“建筑工业化与个性化、艺术化并非天生就矛盾,相反,装配式技术是最能做出复杂造型的建筑效果的。关键在于我们在设计时是否就考虑了用装配式技术来实现。例如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外形艺术感的波浪大楼,就是用装配式技术做出来的建筑。”
事实上,随着开发商对于建筑产业化的重视,高品质装配式建筑已在人们身边频繁出现。例如今年6月,旭辉集团对外宣布投资上海毅匹玺(EPC)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节能、低碳的建筑产业化体系,今后相关成熟技术的运用,将是旭辉项目追求品质领先的突破口; 而在本次展会也用图片形式,聚焦了这些年来上海作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实践装配式建筑的代表性项目,包括宝业万华城23号楼、宝业青浦爱多邦、万科新里程、万科金色雅筑、万科地杰国际城、华发华润静安府、阳光城·滨江悦、保利南大项目、金地嘉定新城住宅项目、泰禾青浦项目、大名城唐镇项目等,其中不乏知名开发商的典范项目。
2017年上海进入全装修时代
“发达国家早就没有毛坯房一说了!”这是万科董事长王石多年前在博客写下的随感。能耗高、污染大、品质不稳定等一直是传统建筑方式存在的“痛点”,如何解决?正如互联网变革一样,住宅产业化思维近年来也正重塑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事实上,在欧美等国家和日本,开发商售卖的房屋装修比都是100%。一个项目房屋共同装修,能省时省力,还能最大程度的节能环保,降噪,降低建造成本,而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在全国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不足5%,占比不大的原因是开发商需要额外的探索成本。对此,上海市政府发布相关实施意见,提出自2017年1月1日起,外环线以内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实施全装修比例达到100%,其它地区达到50%。
对于上海即将迈进“全装修交付”时代,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住宅全装修以后,由开发商负责统一装修,开发商的成本会提高,而成本过高正是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最重要瓶颈之一。万科集团总规划师傅志强结合万科集团近20年工业化建筑的实践认为:“目前阻碍工业化建筑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成本高,如果做了这个装配式建筑,成本却要高出1000元/平方米的话,这就没有竞争力了。”也就是说,市民相当于将装修的开销前置支付了,原本给装修公司的钱给了开发商,整体置业成本不会有大的变化,且还节省了自行装修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则指出,做装修房本身有个成本因素在内,所以相对毛坯而言,装修房成本要高一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将为房企带来机遇和挑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全装修房本身就是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商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全装修房做“精”,从而刺激潜在购房者,否则难吸引买家。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